石头与传统 ▏历史的印记
2016-06-29 15:00阅读:
http://blog.sina.cn/dpool/blog/u/5179131825
文 / 张继英
------人类与石头有着不解之缘,中国神话传说女娲练五彩石补天,西方有创世纪柱石的耶和华。那些闪烁光芒的玉石、宝石,从远古时代,已是最高权力的象征。人类从石器时代走过,却对石头倍感陌生……
沿环山公路向东,一路槐花飘香,进入蓝田县玉山镇。
纯粹是临时起意,惜落花纷飞春将去,寻个清静处,养肺养心看风景。郝总编无意中说起当地一美籍华人,为他大(陕西方言爸的意思)盖了座石头的宅子,蛮有特色,勾起几人兴致,于是,引着几位教授和我,来到了被当地人称作“石头酒庄”的庭院。
几座设计新颖的石头房,倒三角形的屋顶,让当地千篇一律的民房相形见绌。庭院外满山的葡萄园,排列整齐,似法国勃艮第?还有大片的油菜,凋零的黄花……
推开虚掩的门,顺石梯而下,走进开阔的中庭,一年轻女服务员迎来:“请问有预约吗?”说这儿是私人会所别墅,不对外开放。听我们解释后,女孩不再坚持,反倒为我们讲解起来。
这石头庭院叫“井宇”,是建筑设计师马清运为他父亲盖了石头房之后的又一作品,整个建筑给人以最直观的感受,就是用石
头堆砌的墙体。来自山谷中被水流卷带而下的,年复一年被水流冲刷,打磨光滑的石粒,那墙,在雨水和阳光下变得五颜六色。
(蓝田玉山葡萄园)
石头房闪烁的流光,照进沟回深处,忍不住胡思乱想,关于石头与传统,似乎完全不搭嘎的事情,为什么是石头与传统?
“有时候传统是很愚蠢的。”马清运的设计,来自石头与传统,他说数百年来,这里没有人用石头盖房子,似乎真的如此。记得多年前,同事家中告急,雨季房漏,在蓝田一处山里,汽车只能停在公路口,踏着泥泞的山路,走进村里,见几处坍塌的土坯房,用来遮盖屋顶的茅草,在山风中摇曳,其实他们就住在满是石头的山里啊。
人类与石头有着不解之缘,中国神话传说女娲练五彩石补天,西方有创世纪柱石的耶和华。那些闪烁光芒的玉石、宝石,从远古时代,已是最高权力的象征。人类从石器时代走过,却对石头倍感陌生,英格兰的巨石阵,距今7000多年,依然是个谜。
而古罗马,用石头建起宫殿、凯旋门、大广场、圆形剧场……至今还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,是当今世界最大的露天石头博物馆。那些精美的大理石建筑,蕴含着高超的技术,将石头发挥到极致。还有一座座石头的城堡,精美的石头雕塑。
那个时代,用石头造宫殿,难度远远超越土木建筑。先不说石头的切割、研磨、运输、等等,精准的技术是如何达到的?就比如拱形桥洞,还有,王宫里巨大的穹顶,流线型的弧度,似彩虹飞架,不用黏合济,靠石头与石头之间的挤压,一步一步把重量传递到下面。用“拱”的技术,实现大跨度的空间,其中的智慧,涉及到数学、几何、力学、化学、力矩平衡、重量传递……无比精确。
从少年时代,我们就被告知,建于隋朝的赵州桥(公元595年——605年)是世界第一座石拱桥。至今,百度依然坚守。事实上,建于公元前98——-105年的古罗马阿尔坎塔拉桥,才是世界最早的石拱桥。这桥用重约8吨的大型拱块砌筑,几乎不用砂浆,桥宽8m,桥高72m(高出水面62.5m),花岗石桥墩,桥中有塔。在赵州桥之前,古罗马已经有了三层石拱桥。而汉代发明的装饰性斗拱,到唐代才发展成熟,却被皇帝攫为己有,民间是禁止使用的。
(古罗马阿尔坎塔拉桥)
不敢妄自菲薄,这个世界,别人看是常识的东西,我们却知之甚少,怎不崩溃?即使有“诗和远方”,也会意兴阑珊。
早在公元前400多年,欧多克索斯已经开始将数学、几何学与劳动实践相结合,就连阿基米德也一直声明,那个著名的“阿基米德公理”归功于欧多克索斯。数学力学的奠基人阿契塔,
把纯粹的技艺应用于力学,是第一个希腊数学家,数学力学奠基人……原来,那些宏伟精致的石头建筑,源自科学的大脑。
“西有罗马,东有长安”。与希腊罗马并驾齐驱的汉朝,技术水平已经有很大发展,地处八百里平川的长安,占尽地理优势,宏伟的宫殿都是采用土木结构。比起粗犷的石头建筑,更显精美细致。
与西方人不同,中国皇帝们把石头的宫殿都建在了地底下,石棺、石椁、石墙、石门、精美的石头壁画,与生前一样豪华奢侈,嫔妃后宫,太监宫女,兵马护佑,战车冽冽。还有巨大的功德石碑,把皇帝的功劳都刻在石头上,为了永垂。当然,唯一的女皇墓前,巨大石碑上什么也没写,为后人留下另类的不朽。这世界,在地下建起超大豪华石头陵墓的,迄今为止,唯有中国(古埃及法老的陵墓金字塔是建在地面上,呈梯形,为其灵魂踏上高耸入云的天空)。
无论地下地上,用石头造陵墓,都是为了“彼世”。不同的是,人类早期对“彼世”的认识大相径庭。
中国古代神话里的“彼世”,被称作阴曹地府,十八层地狱,还有十殿阎罗,孤魂野鬼,阴森恐怖,真的很吓人。所以吗,要在阴曹里建起石头的宫殿,让权力延伸千秋万代。除了继续享受人间特惠,重要的是防止那些饿鬼、冤鬼、罪鬼……众多鬼怪的反攻倒算。
凯尔特神话中,“彼世”(Otherworld)是一个神奇的地方。那里居住着神灵、精灵和仙女,位于神湖、海岛、森林和高山上,是灵魂们在转世之前暂居的乐园,这些地方金碧辉煌宛如天堂,魔幻的色彩洋溢在湖泊森林间。面对怪物和恶魔时,他们佩戴着充满魔力的神剑或魔戒,吟唱起诗歌,立刻转危为安。歌声也是一柄利器,歌声可以唤醒敌人使他们烦躁不安,也可以让他们入眠一觉不醒。
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,用“原子论”研究死亡,认为人和世界都是原子构成,死亡只是感觉的丧失,灵魂仍在。中国的儒道佛等理论家们,都不敢直面死亡,对避讳的事,连遣词造句都要以“亡”、“故”、“驾崩”、“圆寂”之类的代替。因为很神秘,皇帝们自然要为自己留下一条后路,何况他们有无边的权力。
“权力是古老的石砌建筑,能屹立数百年”,《纸牌屋》经典的台词告诉人们,权力不分古今中外。
叶卡捷琳娜二世对宝石的偏爱,无人可比,那些闪耀着光芒的石头,是她权力的象征。她皇冠上的钻石多达4836颗,仅皇冠顶一颗最大的红宝石,重约398.72克拉,是当时世界稀有的最大的红色尖晶石。那把象征至高王权的权杖,顶端镶嵌的宝石,不知是什么人,把古印度神庙里神像的眼睛抠下来,献给了女皇,贪婪这个魔鬼竟不惧怕神的惩罚。女沙皇的权力比石头更坚硬,大有获取世界所有宝石的雄心。
一块粉色的钻石,能搅起十多年的战争,在塞拉利昂,每颗钻石上都粘有采矿工人的鲜血。非洲的土地为什么是红的?莱昂纳多在《血腥钻石》里告诉你:是战争的鲜血染红的。然而战争不是为了独立和自由,仅仅是为了占有,占有象牙,占有石油,占有黄金,占有钻石。
占有,才是所有权力游戏的归宿。
不过,古罗马的权贵们有种奇特的炫富方式,看谁能为城市居民提供最好的生活享受,以此表达对市民的忠诚,没错,是权贵们要向市民表达忠诚。罗马城占地5000英亩,皇宫主要有3处,更多的是为市民服务的大型公共建筑。用大理石建造的豪华而超大的城市广场,图书馆、运动场、大剧院、洗浴中心和公厕,是那个时代皇帝和元老等权贵们的形象工程或政绩工程,除了捐助形象工程,还要为罗马市民提供免费的生活享受,免费的面包,免费看马戏团的表演,还可以免费洗浴。在同一个水池子里,权贵、哲学家和平民们裸身相见,高谈阔论,交流思想。
我曾去寻找汉长安城,站在荒凉土堆上,惟有感叹,你无法想象当年的宏大,占地36平方公里,比罗马城大了近一倍,是当时世界规模最大的都城,如今一片空旷、冷漠。姬昌、嬴政、刘邦、杨坚、李渊……有十三朝皇帝在长安建都,分别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宫殿。最短命的始皇帝,皇宫的排场最大,“关中计宫三百,关外四百余。”(本人曾在《秦朝宫殿知多少》有详述。发于《陕西工人报》2014年12月1日),从咸阳到骊山脚下,洋洋三百里,遮天蔽日,五步一楼,十步一阁,妃嫔媵嫱,朝歌夜弦……可惜了,被项羽一把火烧掉。十三朝的皇宫无一健在,只留下残存的地基,依稀的土坯和瓦砾。
(汉长安城遗址)
传统的确很愚蠢,以至十三朝都没长进。害的后人不停地搞建设,在前人地基上盖出一座座新宫殿,假装古迹,招商引资。甚至耗费上亿元建造的现代“阿房宫”,没过几年,又拆了重建,建筑的短视浪费,至今沿袭。
建筑是记忆的明灯。石头的建筑,在于它的辉煌,在于它的岁月,在于它向后人娓娓地述说。约翰•罗斯金把献祭、真实、力量、美感、生命、记忆、遵从,称为《建筑的七盏灯》,他说,“一个民族的房舍仅供一代人使用时,我只能认为它是这个民族邪恶的标志。”
从残缺的历史记载,搜汉长安城,皇家宫殿等建筑占据了城市的三分之二,城内主要的八条道路,都设有专供皇帝的“驰道”,一条大道,两边壕沟,皇上走中间,壕沟外的两边走众人,就连皇帝的随从也不得逾越。汉武帝时扩建的史上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——上林苑,东起浐灞,西至西安市周至县,北跨渭水,南傍终南山,周围约300余里。有宫观81处。河湖广布,森林茂密,湖光山色交相辉映,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互衬托。想象该有多么优美,却是绝对禁止百姓入内,当年有不慎误入的,汉武帝令格杀勿论。
传统实在是坑爹,几千年的皇族都没有悟出发展的道理:宽容、妥协、互惠、人类需要共同进化。一味的专制,如驴拉磨,原地打转转,到了阴间也不得安宁。
看来,在人类发展的童年时期,东西方已经有了观念和制度的差异,也就是说,人类早期先贤的思想,决定了后代的发展道路,难怪老人们总是念叨:三岁看大七岁看老。
法国勃艮第,现在的葡萄园圣地,是那些穿格子裙吹风笛的凯尔特人曾经的栖身之地,罗马人称他们为野蛮人,他们竟然袭击了罗马,让骄傲的罗马人羞愧打脸。其实,凯尔特人并非像罗马人说的那样落后,现代出土的墓葬证实,他们是欧洲最早从石头里炼出铁的。铁器的大量运用,让凯尔特人留下无数创举:亚瑟王圆桌骑士的民主协商、影响整个人类的工业革命……站在科技的前沿。
秦国之所以能打败六国,其中很重要的原因,也是因为掌握了铁的兵器。而铁器最终代替青铜器,在中国,已经到了东汉时代。
没有永恒的王朝,也没有永恒的罗马。
千姿百态的石头,见证了人类的荣耀、欢乐和痛苦,承载着历史的变迁。想要告别石器时代的人类,总也摆脱不了对石头的依赖。从建筑到装饰、配饰,钻石、玉石、鸡血石……从石头里发掘出金银铜铁、煤炭、水泥、化肥、稀土、油页岩……如今,西半球的一个Big
Bomb彻底颠覆了能源世界,美国人发明了最廉价的开采技术,页岩油将取代石油。实践又一次证实,科技是顶尖的生产力,而传统早被甩到了侏罗纪。据说,
1920年日本占据抚顺煤矿时,从一块坠落的石头自燃,也曾提炼出页岩油。其实,人类早于17世纪便发现了油页岩,因为技术的迟滞,让它一直沉睡。
“这青苔碧瓦堆,俺曾睡过风流觉,把五十年兴亡看饱……知三百年之基业,隳于何人,败于何事,消于何年,歇于何地。”
没有哪块从未被生命触摸过的石头。凯文·凯利在《失控》中,赋予石头全新的定义:“岩石乃节奏缓慢的生命。”
1859年,美国人霍尔从岩石的褶皱中提出,岩石的生长是喷涌式的,1912年,德国人魏格纳首次公布岩石圈板块漂移理论。他们全都超越了传统,否则,人类终将停留在上帝推动地球的牛顿时代。
石头是有灵性的。它或许是地球母体的脏器、骨骼、肌体、血管,而地球早于人类46亿年前就存在了,恰似人类千百万年,石头的世界才一天。
我越发觉得我像是掉进太空的虫洞,在星际间穿越,以至于满纸荒唐言。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?时光流转,知识爆炸,有关石头的故事数不胜数,人类对于石头的认识,无尽的猜想,快速翻新,永无止息,传统只是留下一个最可能突破的界限。
不禁想到了《石头记》,以假语村言书写的太虚幻境,最煽情的画面,那通灵宝玉,一袭红衣,向漫天白雪中走去……
(2016.5.29.)
一本与石头有关的小说:《罪玉》
手机阅读:http://www.cmread.com/u/bookDetail?bid=391408271
玉本无罪,奈何人性贪婪,血染的古璇玑玉璧,烧脑的侦探推理,与《血腥钻石》异曲同工。
举报/Report
分享
我的博客
微博
微信
朋友圈
8
N同时转发到微博
发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