众所周知,道家的核心思想,就是修道成仙,而修道成仙的目标,就是长生不死。
长生不死,显然就是道家神仙的共同点,不过,尽管都有共同点,但就道家神仙们本身来说,则是有不同的,比如,这里就有“真人”、“至人”和“神人”的不同称谓。
那么,什么是“真人”、“至人”、“神人”,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区别呢?
“真人”
“真人”,是道家神仙称谓中,使用最广泛的,如太乙真人、普贤真人、黄龙真人、玉鼎真人,甚至还有非常“接地气”的张真人和王真人等等。什么样的人,才能被称为“真人”呢?
道家认为,能够洞悉宇宙和人生的本原,真真正正地觉醒、觉悟的人,才被称为真人。
庄子认为,“真人”可以登高而不恐惧,下水而不湿身,睡觉不做梦,醒来无忧愁,出生不欣喜,入死不推辞,能无拘无束地走,又能自由自在地来;换句话说,拥有这样本领的人,就是“真人”。
展开全文
“至人”
道家追求的是清静无为、顺其自然,而道家所说的“至人”,就是把这一“追求”做到极致的人。道家认为,能够达到清心寡欲、超凡脱俗、无人无我之最高境界的修道者,就可以称之为“至人”。
庄子在他的《庄子·内篇·齐物论》中,也曾谈到过“至人”。庄子说,森林烧尽也不能让“至人”感到炎热,黄河冰封也不能让“至人”感到寒冷,“至人”能够腾云驾雾、遨游西海,无论是生是死,他们的身体,都不会发生变化。
“神人”
在道家,“神人”则是“神”,不是“人”。如《庄子》,在《逍遥游》一篇中,“神人”被描述为皮肤雪白如冰雪,体态柔美似处子,不食人间烟火,只饮清风甘露,可腾云雾,能驾驭飞龙,游遍三山五岳,只在须臾之间。
总之,道家的“真人”、“至人”、“神人”,尽管被描绘得绘声绘色、精彩缤纷,但事实上,道家最看重的,也是最本质的,其实还是精神境界层面上的东西,只要精神境界达到了,那么,无论何种称呼,倒也就不是那么重要了!
坐上一艘灵验方舟,驶向心灵的彼岸,了解更多道文化,欢迎关注:灵验方舟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